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为契机,传承我校红色基因,持续加强校本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东师精神,凝聚起奋进前行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信心。现就开展2022年度“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师精神”东师网络思政成果征集和项目培育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重点内容
1.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突出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征集能够体现党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相关文化成果。
2.校史与校本文化
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征集反映学校历史底蕴、文化积淀,以及校史、校训、校歌和东师精神中蕴含的红色教育元素的文化成果。
突出学术文化主题。征集表现东师教育理念、学脉传承、学科发展历程以及东师学人治学、施教、为人等闪光事迹的文化成果。
突出师德文化主题。征集反映学校教职工以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立教作贡献为己任,发扬郑德荣精神,争做“四有”好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文化成果。
二、主要形式
通过写、拍、画、创、演、唱等形式,鼓励、引导师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方式进行网络创作,让爱党、爱国、热爱东师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
申报的成果与项目主要有如下形式类别:
1.文字类:文体不限,诗歌、散文、纪实皆可,字数建议1500字以内,提交文件为word文档。
2.平面类:书画、漫画、海报、摄影、雕塑等作品均扫描或拍照,提交JPG格式平面作品。
3.音视频类:
(1)音频体裁不限,采用MP3格式,须同时提交Word版原文。
(2)视频短片、微电影、vlog、合唱、舞蹈、戏剧等作品,均以MP4格式提交,画面清晰,声音清楚,重点内容配字幕,分辨率不小于1920p×1080p。
(3)基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新媒体动漫作品,应符合手机动漫行业标准等规范。动画短片要求为MP4格式,分辨率不小于1920p×1080p。
视频类作品时长超过60秒,可上传至相关视频网站后提交作品链接或提供百度网盘链接及提取码。
4.网络创新成果:包括长图、H5页面、表情包、小游戏、小程序等网络创新作品。长图类、表情包提交JPG格式文件,H5页面、小游戏、小程序类提交成果网络链接或二维码。
5.新媒体平台:校内正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均可参评。
三、成果/项目类别
本年度征集和培育的网络思政成果和项目共分成奖励成果、新媒体平台培育项目、校史与校本文化培育项目三大类。
1.奖励成果
征集已经完成且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生动展示党的历史与重大成就及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文化成果,东师校史与校本文化相关的文化成果。
2.新媒体平台培育项目
评选出校内弘扬主旋律、建设规范、宣传效果好的新媒体平台加以培育,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平台育人的作用。具体要求如下:
(1)在学校备案并通过年审、持续运营1年以上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均可申请。
(2)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宣传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制度,有较完整的组织架构、固定的运营团队、明确的工作分工、稳定的信息推送。
(3)发展定位明确,有一定粉丝量和活跃度。
(4)能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学校形象宣传、先进文化传播、服务师生校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成效。
3.校史与校本文化培育项目
扶持、培育与东师校史与校本文化相关的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1)东师历史人物系列 支持整理关于东师早期领导人与各学科代表人物、知名学者在学校建立发展和学科创建及科学研究上的突出成绩。如《张松如——创建东北大学的日子》《东师学术名人档案:孙晓野》
(2)学科发展史系列 支持整理学校各学科(二级学科以上)的发展、流变及成就,形成补充校史的学科发展史、学科发展简史、学科成就展、图说学科发展等。如《东北师大学科教学法学科发展、代表人物及成就》
(3)东师故事系列 支持在校史及中国现当代教育史上收集、整理,采访、撰写有关东师和东师人较有影响的传闻、逸事、故事,形成对校史有益补充的东师故事汇、东师故事绘、东师故事播报等。如 《傅桐生:闻声识“鸟”》《校训石与校训及校内书法题字》
(4)东师“大先生”系列 支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东师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讲述高尚师德故事。如《走近东师“大先生”》
(5)东师研究系列 支持校内师生围绕学校历史和学校未来发展进行理论、考证及实践性研究,丰富学校发展细节,服务学校发展。如《东北大学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人员考证及对东北大学早期发展的影响》《东北大学的办学实践与东北解放区教育政策的制订》
(6)其他
四、申报与评选
1.申报奖励成果的师生填写附件1报名,申报新媒体平台培育项目的参评部门填写附件2报名,申报校史与校本文化培育项目的师生填写附件3报名。
2.申报项目培育的师生与单位于2022年4月30日前,申报成果奖励的师生于2022年5月30日前,将纸质报名表和作品(奖励成果)送交行政楼818室。同时,将电子报名表和作品(奖励成果)发送至dxwh@nenu.edu.cn,邮件主题为:个人姓名+所在单位+职务(学生注明年级)+类型+联系方式。
3.学校对参评奖励成果的作品进行统一评选,最终评选结果将第一时间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公布。
学校将对申报新媒体平台培育项目和校史与校本文化培育项目进行综合评审,择优确定培育项目公示,并拨付资金。在指定期限内未完成培育目标者,学校将依法依规收回先期拨付资金,且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同类项目。
五、推广展示
1.优秀的参评作品和申报项目将有机会在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校报等平台展示,学校将择优推送高水平作品至教育部、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等部门参评相关活动的评选。
2.所有申报的成果和项目原则上不退还作者,学校有权在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相关作品(包括装裱后用于展览、在官方公众号上进行相关宣传等),保留作者署名权,除奖金和培育资金外不额外支付作者稿酬。
六、知识产权声明
所有参评的作品和项目涉及抄袭等侵权行为由申报者本人承担一切后果。相关成果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入围的成果和项目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权益归学校所有,创作人享有署名权。学校可提请作者结合具体要求对入围作品和项目进行二次修改或优化创作。
联系人:顾佳宁 赵立云
联系电话:85099407
联系邮箱:dxwh@nenu.edu.cn
附件:1.
奖励成果申报表.docx
2.
新媒体平台培育项目申报表.docx
3.
校史与校本文化培育项目申报表.docx
党委宣传部
2022年1月3日